查看原文
其他

读经与兴趣

国际读经 国际读经 2021-07-04




编者按:现如今,很多人强调要释放孩子的天性,发掘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艺。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,有意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发展。去年上映的国产电影《银河补习班》更是将“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”这一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。然而究竟怎样看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呢?在这里,美国的读经教育践行者屈琳伊老师针对读经与兴趣的关系,在微信群里做了一段分享,相信可以引发很多家长的深思。




以下为屈琳伊老师的分享内容:


这是静远这两周自学的,没人教,自己看书琢磨的



这是最近几天学的



这是今天现学的,没时间让他练习,他自己抓着短促的空档时间练一练,该读经的时间读经,该做家务的时候做家务



其实不喜欢晒孩子,因为人生很漫长,这一丁点儿小表现在专业人士面前不值一提,我也不懂音乐,也没琴艺,所以请忽略具体细节,他的兴趣持续玩下去,将来有机缘找老师学的话,应该是一点就通的。


之所以晒出来,是想说两个问题:心性,和兴趣。


在磨听读法的过程里,不断引导他一件事:其实读经、背诵、抽查都是很简单的,认真做,用心做,一步步去老实做,就一定能做好做好以后,孩子也很开心,很自信。


孩子确实体会到了认真、用心这些“真实”的东西,告诉他,学东西是很简单的,数学很简单,认真做就是,这个他已经有体会;同样,其它任何知识技巧的学习都很简单,认真按部就班地照做就是。孩子充满自信,没有畏难。


有时让他观察其他同学为什么学不好?就是不用心而已嘛。为什么不用心?就是游戏太多,收不了心、不能认真嘛


圣诞前后去了两个朋友家,两家孩子都会弹钢琴,回来以后他就开始琢磨我家尘封了几年的电子琴,我还是告诉他,学琴是很简单的,按步骤,老实地一步一步去练习就是了,无非熟能生巧,跟读经背诵一样,比那个更简单。他求我给买了一本练琴的书,如获至宝。


我也不给他时间专门练琴,他就抢时间,读完经马上敲几下,我又叫他干活做家务去,他很认真地做完事,又很郑重地问我,还有什么事需要他做,没有了,他就很安心地又去琢磨弹琴了。上午读经、锻炼一样不能少,他出门上学前又赶紧弹几下。


因为是“抢”来的时间,所以练习也很用心,我根本不管,也不打算推,就让他玩下去,真有机缘,要提升境界,那是水道渠成的,是他自己的事,我不是很轻松嘛。


“根”——心性养好了,一旦自发的兴趣去生这些“末”,是自然而成,不用家长费心。


另一个主题,是“兴趣”。


兴趣,固然有积极的作用,这是浅显的道理,尽人皆知然而人生,如果只能靠兴趣而活,那会面对更多的苦,因为面对任何没兴趣的事物,都可能放大其负面的心态,尤其对那些“笨工夫”一般人都是没兴趣的,生命难以长进,难以整全。人生要面对的,更多的是理想,是责任,而不仅仅是兴趣兴趣是存在的,但它不足以引领我们的生命,不足以开发我们的人性。我们可以游于艺,乐在其中;但若不能突破依赖兴趣学习的关口,就难以真正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学之乐。


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放大“兴趣”的作用,不必处心积虑去挖掘(其实是诱导)孩子的“兴趣”,有兴趣固然很好,没有兴趣,也能安于当下简简单单、自自然然,做好该做的事,又怎知孩子没兴趣呢?又怎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呢?家长往外去求孩子的兴趣,是求不到的,是虚的。只有一个生命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,遇见的机缘,促发出来的兴趣,才是真实的也一定会丰富


人生要面对的是理想,是责任,是担当。我们的生活工作中,有多少内容是为兴趣而做的?有多少事情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?当我们不以“没兴趣”为借口,自然而然去做好该做的事时,心里是坦然自在的,人生是快乐轻松的。


兴趣不是不好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,只是要看淡些,看轻些,人生才会真实些,自在些将兴趣摆正位置,那么,它不仅不会成为人生长进的阻碍,还会成为生命向上的助力


在这里抛砖引玉,我的孩子还小,我们仍然面对现实中的许多局限,所以这一点体会认识也是有限的,不足以说明孩子将来就怎样怎样,所以请各位师友也对我孩子看轻些


说白了,诱发兴趣,其实跟逗小猫小狗没啥区别,搞多了,就会弱化人之为人的本性。我们要把孩子当人看,跳出“兴趣”的桎梏,才是成人的教育。


本末没有对立,不能平面地看待,生命是立体的,崇本,是为了更好地息末。发现“末”长不好、生的时候,还得回到本上去找出根源问题,真正解决问题,孩子教育中出现的一切问题,大体上,无非就是不用心、不认真。为什么不用心、不认真?还是心性没有开出来,人性没有立住——没有被当“人”来对待,说再多爱他,也是苍白无力的。


我们带着孩子去学这学那的时候,要知道,那种“学习”是在“用”他,还是在“培”他?是在“耗”他,还是在“养”他。要认真思考啊,我们要孩子的生命多涵养,还是多表现?要多充充电,还是要迫不及待地发动使用?就好,手机刚充一格电,我们急不可待开机使用,很快又没电了,我们还老怪手机不好使,气急败坏,这可怎么解呢?耐心点嘛,多充会儿嘛。


编后记:家长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:仅由着孩子的兴趣,能否真正让孩子健康发展呢?很多人用尽一生追求艺术,却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迷茫和空虚。人类有着“饱食、暖衣、逸居”的动物性,更有区别于动物的“人性”。而艺术属于“人学”的范畴,属于人文的一部分,它只是人性外在的延伸,应由人性开发出来,最后也应回归人性。只强调兴趣爱好,但不以开发人性作为基础,往往只是随顺了自己的动物性。如此一来,即使兴趣班满天飞,没有“居于仁”的“游于艺”,生命还是虚无的,难获真正的健康快乐,不能安身立命,更不能培育出能担当时代重任、启迪人性的大艺术家。


关于国际读经

国际读经是文礼书院国际读经教育中心之官方微信平台。

关注国际读经,了解全球最新最全面的读经动态!


请长按上面二维码,关注国际读经教育中心微信平台“国际读经”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